“偷雞不成蝕把米” 光大證券不甘心杠桿募集52億血本無歸
2021-06-18 09:29:47 來源: 華夏時報

五年前,光大證券(601788.SH)旗下光大浸輝聯(lián)合暴風集團并購意大利MPS公司的事件被市場簡稱為“MPS事件”,在該事件中,52億元投資款灰飛煙滅,收購方曾被市場揶揄為“偷雞不成蝕把米”。

作為出資方之一、時任光大證券CEO的薛峰曾經評價這“是一次難忘的經歷”。彼時,光大證券還并不知道自己有朝一日將會墜入泥潭,但隨著暴風集團“消亡”,這樁跨國并購案暴雷,光大證券意識到自己真的進入了一場漫長的“噩夢”。

不過,市場似乎對于這樁舊案的記憶因為暴風集團創(chuàng)始人馮鑫的鋃鐺入獄而逐漸模糊,直到近日光大證券提出要向MPS公司原股東索賠約42億元,才讓這件往事再次翻涌,并增加些許戲劇性。

光大證券還好嗎?光大證券在回應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公司目前各項業(yè)務經營情況正常。公司旗下子公司光大資本所涉MPS項目在相關法律框架內正積極處置、穩(wěn)步推進,以高度責任心處理相關境內外訴訟,履行相關職責,維護投資人合法權益。此次公告披露的境外訴訟是整體處置進程的一部分,對后續(xù)進展情況公司將會依法合規(guī)進行披露。

“猶已為晚”,是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對于此事的評價。在他看來,光大證券時隔三年后的反擊索賠,系跨時間、跨空間、跨國度的一次“亡羊補牢”,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。但無論結果如何,追責追償都是一種正確行為。

“是一次難忘的經歷”

“是一次難忘的經歷”,時任光大證券CEO的薛峰曾如此評價光大證券對MPS的收購。在當時,這樁跨國收購案轟動一時,議論聲鼎沸。不過隨著交易變得千瘡百孔,這樁并購案被扣上了貶義的帽子和噴灑上揶揄的味道,市場稱之“MPS事件”。

厘清“MPS事件”的來龍去脈并不麻煩。簡而言之就是有一家運營分銷全球體育賽事版權的公司叫MP & Silva Holdings S.A,簡稱MPS,這家公司曾運營諸多世界頂級體育賽事的版權資源,譬如2018足球世界杯、2016年歐洲足球錦標賽等等,而這家公司鼎立之時恰逢中國企業(yè)進行海外并購的熱潮,其中包括了上市不到一年,欲效仿樂視集團的暴風集團。暴風集團正好看中了MPS。

天時地利人和。2016年4月,光大證券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下屬的子公司光大浸輝聯(lián)合暴風集團下屬公司暴風投資等14名合伙人共同設立浸鑫基金,規(guī)模為52.03億元(注:浸鑫基金優(yōu)先級有限合伙人出資人民幣32億元、中間級有限合伙人出資人民幣10億元、劣后級有限合伙人出資人民幣10億元。32億優(yōu)先級資金中,招商銀行出資28億,華瑞銀行通過愛建信托出資4億元)。其中,由浸鑫基金出資47億元收購MPS公司65%股權。2016年5月23日,浸鑫基金完成對MPS公司的收購。

對于這樁交易,薛峰曾說:“中國擁有人數(shù)最多的體育粉絲,體育產業(yè)已經成為當下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。”不過,在浸鑫基金完成收購后,MPS的后續(xù)經營卻上演了“滑鐵盧”,讓人始料未及。

由于包括意甲、英超等在內的原有版權多數(shù)到期,公司無力繳費續(xù)約,造成版權崩盤,現(xiàn)金流出現(xiàn)重大問題,最終,MPS于2018年10月被英國法院宣布破產清算。這也使得浸鑫基金未能按原計劃實現(xiàn)退出,從而面臨著較大風險。

不到三年時間,MPS就申請了破產重組,也就意味著當初52.03億元并購款血本無歸。這導致包括上海的有限合伙人、優(yōu)先資金和夾層資金的提供方等諸多利益相關方以其他合同糾紛為由,向光大資本提起訴訟,要求光大證券按約要求差額補償。

記者注意到,2020年4月,光大證券披露了MPS案件一審判決結果,上海金融法院判決光大資本向招商銀行支付約31.16億元及自2019年5月6日至實際清償之日的利息損失,并承擔部分訴訟費、財產保全費等費用;向華瑞銀行支付投資本金4億元,支付2018年1月1日至實際履行之日投資收益并承擔訴訟費、保全費等。目前,光大資本已提起上訴,相關訴訟仍在履行司法程序中。

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光大證券走到這一步,暴風集團是重要推手,后者的全面潰敗讓光大證券心力交瘁。據(jù)多家媒體報道,暴風集團計劃從影音視頻轉型向大娛樂領域,該收購案是重要內容。但隨著交易惡化,集團創(chuàng)始人馮鑫鋃鐺入獄,暴風集團日薄西山,最終進入“永夜”。公司于2020年8月底退市,財產基本歸零。

由于光大證券附有差額補償義務,便成為此案的托底人,光大證券旗下光大資本被迫獨自承擔起巨大責任。

而獨自背鍋并非光大證券所愿,本來光大證券是想靠MPS大賺一筆的。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在2016年3月,光大浸輝曾與暴風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馮鑫簽署了一份意向性協(xié)議《關于收購MPS股權的回購協(xié)議》。根據(jù)協(xié)議,浸鑫基金計劃在收購后18個月內將MPS轉讓給暴風集團,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。但事后證明,這個計劃并沒有按照光大所期許的那樣發(fā)展。

在“MPS事件”爆發(fā)之后,光大證券也在不斷嘗試追究暴風集團的責任。2019年3月13日,光大浸輝作為浸鑫基金的執(zhí)行事務合伙人,與浸鑫基金共同作為原告,以暴風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馮鑫為被告,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。因暴風集團及馮鑫未履行相關協(xié)議項下的股權回購義務而構成違約,原告要求被告賠償因不履行回購義務而導致對于收購MPS公司65%股權以及其他相關成本的損失,合計約為人民幣7.5億元。

2020年12月,光大浸輝收到法院判決,被駁回訴訟請求,相關案件受理費及財產保全費等由光大浸輝承擔。隨即,光大浸輝就該案件判決結果提起上訴,相關訴訟仍在進一步的司法程序中。

受上述并購失敗影響,從2018年開始,光大證券連續(xù)三年對MPS項目計提巨額減值準備。2018年,光大證券計提預計負債14億元,2019年計提16.11億元。2020年報顯示,該年度因計提MPS項目預計負債15.50億元,公司2020年度非經常性損益減少15.50億元,預計負債45.52億元。

索賠追償“猶已為晚”?

本報記者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“MPS事件”最后鬧得如此失敗主要有兩點原因:一是在被浸鑫基金收購時,收購方并沒有和MPS原管理層簽訂競業(yè)限制協(xié)議,二是MPS集團手里的很多體育賽事直播版權在收購后即將到期,且MPS原管理層與暴風集團無動于衷。

上述兩點原因之中,前者導致MPS三大創(chuàng)始人拿到大量現(xiàn)金后集體離職,并創(chuàng)建同業(yè)公司競爭,擠壓MPS市場;后者則導致公司接連丟掉了意甲、法甲的直播版權,并因無法支付保全費被告上法庭,其它重要國際體育賽事版權也被其它媒體平臺簽約。

有業(yè)界觀察人士告訴本報記者,整樁買賣事后給人的印象是買方要么真的天真,要么是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,但賣方實在太壞。從結果來看,是“誘”買方進場宰殺。但從結果來看,兩方確實做了一宗買賣,價值高達52億,還打水漂了,這實在匪夷所思。

另一位一級市場投資人士也向記者表示,收購前調研不足,收購后缺乏有效的運營,出了事之后也沒有拿出積極的應對措施,種種紕漏導致此事的參與方狼狽不堪。歸根到底,也是因為一味依靠資本的力量,結果遭到了反噬。

“反噬最明顯之處就是引起了光大證券的人事地震。2019年4月,薛峰辭任光大證券董事長、董事職務,由黨委書記閆峻接替薛峰擔任公司董事長。同年8月,公司首席風險官王勇離職,10月執(zhí)行總裁周健男辭職,合規(guī)總監(jiān)陳嵐離職。”

孤立無援的光大證券并沒有放棄追訴MPS創(chuàng)始人與股東。就在MPS破產后的第三年,光大證券正式開始反擊。

2021年6月11日,光大證券公告,浸鑫基金的境外項目交易主體JINXINNC.(開曼浸鑫)近日在英格蘭和威爾士高等法院向MPS公司原賣方股東RICCARDO SILVA、 ANDREA RADRZZANI等個人(MPS創(chuàng)始人為意大利人,公司注冊在倫敦)和機構提出欺詐性虛假陳述以及稅務承諾違約的訴訟主張,涉案金額約為6.61億美元,約合人民幣42億元。

但在外界看來,這次索賠的成功率并不高。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在接受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向MPS公司原賣方股東提出欺詐性虛假陳述以及稅務承諾違約的訴訟主張,光大時隔三年后的反擊索賠,這是跨時間、跨空間、跨國度的一次“亡羊補牢”,猶已為晚,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。

不過,王赤坤認為,光大證券作為國有企業(yè),有保護國有資產安全的責任,也有保值增值的責任,出現(xiàn)這樣的投資損失,管理層一定有所作為,采取一切措施挽回和減少投資損失,對于無法挽回和減少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,無論結果如何,追責追償是一種正確行為。

那么,這一場海外并購踩雷的損失究竟能否挽回?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一般來講,跨境并購交易中買賣雙方均需做出陳述與保證,賣方的陳述與保證是對標的現(xiàn)狀的描述及保證,這既是估值的基礎,也是日后買方因賣方隱瞞事實、虛假陳述而向其索賠的基礎。就個案而言,其結果受收購協(xié)議中具體約定影響較大。

王赤坤指出,損失大概率無法獲得追回,但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追償和訴訟行為,能夠使責任人和加害人承擔經濟責任和刑事責任。

據(jù)悉,MPS由三位意大利人所創(chuàng)立。目前來看,光大證券披露的MPS原賣方股東的信息十分有限,是否具備賠償能力、股權轉讓過程是否存在欺詐等事項都不明朗。

光大證券在回應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公司旗下子公司光大資本所涉MPS項目在相關法律框架內正積極處置、穩(wěn)步推進,以高度責任心處理相關境內外訴訟,履行相關職責。此次公告披露的境外訴訟是整體處置進程的一部分。

重振雄風的痕跡

光大證券在“MPS事件”的重創(chuàng),給該券商的業(yè)績帶來了巨大壓力,其凈利潤出現(xiàn)大幅下降。2017年,光大證券凈利潤為30.16億,到了2018年,凈利潤僅為1.03億,同比下降了96.57%,而到了2019年,光大證券也僅實現(xiàn)凈利潤5.68億元。

凈利潤屢屢下滑,導致光大證券在券商行業(yè)中掉隊明顯,并延續(xù)到今天還有陣痛。今年一季度,光大證券同比下降36.88%,位居行業(yè)第十六位。

盡管掉隊明顯,但光大證券開啟反擊之路也透露出其重振雄風的跡象。業(yè)績上看,2020年,光大證券累計實現(xiàn)營業(yè)收入158.66億元,同比增長58%,實現(xiàn)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.34億元,同比增長311%。在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,并無斬獲AAA評級的券商,但比2019年多了5家AA券商公司,其中,光大證券順利攬下一席。

眼下,入榜“白名單”成為光大證券的一大重磅利好。5月28日,證監(jiān)會公布首批證券公司“白名單”,首批“白名單”包括29家證券公司,光大證券也在名單內。

據(jù)本報記者此前報道,這份“白名單”,與券商合規(guī)意識有關,譬如“取消發(fā)行永續(xù)次級債和為境外子公司發(fā)債提供擔保承諾、為境外子公司增資或提供融資的監(jiān)管意見書要求”,“首發(fā)、增發(fā)、配股、發(fā)行可轉債、短期融資券、金融債券等申請,不再按既往程序征求派出機構、滬深交易所意見,確認符合法定條件后直接出具監(jiān)管意見書”等。

多位市場人士曾在對本報記者分享觀點時指出,券商創(chuàng)新逐漸轉向金融科技、衍生品交易和增值服務方面,按照“白名單”制度,只有上榜券商可享受“試點特權”,這也就意味著不在“白名單”上的券商創(chuàng)新業(yè)務將受到影響。

國泰君安研報稱,從個股角度來看,有29家券商上榜,上榜的核心原因為公司治理和合規(guī)風控,未來創(chuàng)新試點的券商將從“白名單”中產生。“因此,我們認為合規(guī)風控能力更強的券商未來將更為受益,進入到白名單中的券商相對專業(yè),未來盈利的不確定性也將下降。我們重點推薦入榜其中的專業(yè)化證券公司。”

據(jù)記者了解,2019年以來,光大證券重點從健全風險管理制度、實現(xiàn)風險管理全覆蓋、落實各級相關人員責任,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風控合規(guī)體系建設,構建穩(wěn)健、審慎的風險文化,全面提高風險防范化解能力。

據(jù)本報記者進一步了解,未來證監(jiān)會將根據(jù)證券公司合規(guī)風控情況對“白名單”持續(xù)動態(tài)調整,逐月在證監(jiān)會官網機構部欄目下公布名單,將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納入,不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調出。

二級市場方面,截至6月17日收盤,光大證券報收17.76元/股,最新市值為772.77億元。據(jù)同花順iFinD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該公司股價自去年7月底以來持續(xù)下滑,累計漲跌幅達-39%。截至今年一季度,光大證券A股股東總計231329戶,相比上一季度增加2063戶,升幅為0.90%。

有券商人士認為,經過此案,光大證券應該認識到,到頭來最好的自保還是自己的風控水平與履職能力。在“白名單”呵護下,光大證券又將如何開啟新的篇章,《華夏時報》記者將繼續(xù)關注。記者 林堅 陳鋒 北京報道